地时间4月22日是加拿大温哥华华埠文化日,也是几代华侨华人共同期待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当天下午,温哥华市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代表市议会和市政府就温哥华市早期歧视华人的历史正式向华人社区道歉。对于这句“迟到了一百多年”的道歉,加拿大华人怎么看?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加媒:道歉是出于对华人感受的重视
当地时间4月22日下午2点至4点,温哥华市市议会在位于唐人街的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举行特别会议,市长罗品信代表市政府用英文宣读了道歉信的内容。罗品信称,“在温哥华的早期历史时期,对加拿大华人居民的偏见与歧视普遍存在。今天,代表温哥华市及市议会,我对过去的不公正行为及其对个人和家庭造成的恶劣影响,进行诚挚的道歉,我保证,类似的不公正行为绝不被允许再次出现在任何团体及社区中。”
在罗品信用英语发言的同时,原华裔市议员叶吴美琪、前省法官余宏荣分别使用一百多年前华裔侨民最普遍使用的两种中文方言——广府话和四邑话宣读了道歉书。其后,三名华裔代表:华裔退伍军人吴英超(George Ing)、温哥华中华会馆理事长姚崇英,以及17岁女学生蔡珍仪,代表华社老中青三代,就道歉作出回应。
已经80岁高龄的吴英超老人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二战中在加拿大军队中服役的华人志愿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绩。“很多人死在了战场上,永远都回不来了。那些幸存的、回来的人,却要为争取合法投票权而抗争。”他的一席话让现场不少人眼眶湿润。
温哥华市市长罗品信就排华史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
出席道歉仪式的约有500名华社民众及其他族裔人士、加拿大三级政府代表和媒体记者。会场外,在基弗纪念广场,大屏幕在实时播放道歉仪式,引来不少路人的驻足观看。广场上竖立的纪念华裔铁路工人和华人老兵的纪念碑,在提醒人们这座城市兴荣发展的背后功臣。
加拿大广播公司、《环球邮报》、《温哥华太阳报》等加拿大及温哥华的主流媒体几乎都在当天报道了道歉仪式。
加拿大新闻周刊《乔治亚海峡》23日报道称,尽管耗时良久,但加拿大籍华人终于等来了温哥华市的正式道歉。市政府选择在举办中国文化日的同日,在唐人街的中国文化中心发布致歉声明,是出于对华人感受的重视,也是希望加拿大各界吸取教训,不让历史重演。
与家人一起在唐人街见证市长发言的24岁温哥华居民蒂姆•林(Tim Lam)说:“温哥华市长的道歉是一个正确的方向。我们希望这次道歉有助于保护丰富的唐人街文化,也希望政府的政策对此能有所体现。”
华人地位提高和话语权提升促成道歉
温哥华自1886年建市之后便开始实施歧视性移民政策,包括向华人征收“人头税”和实行《华人移民法案》(也被称为“排华法案”)限制移民入境。此外在1886年至1948年期间,华人一直未能获得投票权和应有的公民权利,在上学、就业和升迁等方面也有诸多限制。如今距离1947年《华人移民法案》被废止已过去半个多世纪,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代代华人兢兢业业,奋发图强,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为加拿大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成功赢得了当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